产品中心

辅助设备-油雾机

【产品应用】机械加工行业:数控机床、加工中心、车床、铣床、磨床等设备在切削、磨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削液油...
  • 详情介绍

一、工作原理

油雾机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动力装置将车间内的油雾污染物吸入设备,利用不同技术实现油雾的分离、捕捉或净化,常见工作原理包括:
  • 离心分离法:通过电机驱动叶轮高速旋转(转速可达数千转 / 分钟),产生强大离心力。油雾颗粒随气流进入离心腔后,被甩向腔壁,因重力和表面张力凝聚成油滴,沿腔壁流入集油槽回收,净化后的空气则通过出风口排出。适用于处理较大颗粒的油雾(如切削液雾化产生的油滴)。

  • 过滤吸附法:采用多层滤网组合(如初效滤网、高效滤网、活性炭滤网)对油雾进行分级过滤。初效滤网拦截大颗粒油雾和粉尘,中高效滤网捕捉细小微粒,活性炭滤网吸附异味和残留油气,最终实现空气净化。适用于油雾浓度较低、要求无二次污染的场景。

  • 静电吸附法:利用高压静电场使油雾颗粒带电,带电颗粒被异性电极吸附,凝聚成油滴后回收,净化效率高,适用于细小微粒(0.1μm 以上)的油雾处理。但需定期清洁电极,避免积油影响效果。

  • 复合处理法:结合离心分离与过滤吸附技术,先通过离心力分离大部分油雾,再经滤网深度净化,兼顾效率与精度,是工业中常用的设计方案。

二、结构组成

油雾机的结构根据净化原理不同略有差异,但核心组成通常包括:
  • 吸风单元:由风机、吸风口(如软管、集气罩)组成,负责将车间内的油雾通过负压吸入设备,吸风口可根据机床位置灵活布置。

  • 净化核心单元:根据原理不同分为离心分离腔(含叶轮、导流板)、滤网组件(多层滤材)或静电发生器与电极板,是捕捉和分离油雾的关键部分。

  • 集油回收单元:包括集油槽、回油管,用于收集净化过程中凝聚的油液,可将回收油导回机床水箱或单独储存,实现油液循环利用。

  • 排风单元:由出风口、风道组成,将净化后的空气排出(可直接排至车间或室外),部分设备配备消音器降低排风噪音。

  • 控制与监测单元:包括控制面板(启停按钮、档位调节)、传感器(如滤网堵塞报警、电机过载保护)及指示灯,部分高端机型支持智能联动(如与机床同步启停)。

三、性能特点

  • 净化效率高:能有效捕捉 90% 以上的油雾颗粒,例如离心式油雾机对 5μm 以上油雾的净化率可达 95%,静电式对 0.3μm 细小微粒的净化率超 90%,显著改善车间空气质量。

  • 油雾回收利用:通过分离凝聚将油雾转化为液态油液回收,可减少切削液、润滑油等油液的消耗(部分场景可降低 10%-20% 的油液损耗),降低生产成本。

  • 环保与健康保护:减少油雾对操作人员的危害(长期接触油雾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、皮肤过敏),同时避免油雾附着在设备、墙壁上形成油污堆积,降低车间清洁成本。

  • 低噪音运行:采用静音风机、减震设计及消音装置,运行噪音通常控制在 65 分贝以下,避免影响车间生产环境。

  • 安装灵活:可根据机床类型选择不同安装方式,如卧式(安装在机床顶部)、立式(落地放置)、壁挂式(固定在墙面),适配加工中心、数控机床、磨床等多种设备。

  • 维护简便:滤网可拆洗或更换,离心式集油槽易清洁,部分机型配备自动报警功能(如滤网堵塞提示),减少人工巡检频率。

  • 适应性强:可处理不同类型的油雾,包括水溶性切削液油雾、油性切削油雾、乳化液雾及少量粉尘混合污染物,适应机械加工的复杂工况。

四、应用场景

油雾机主要应用于产生油雾污染的工业场景,核心应用包括:
  • 机械加工行业:数控机床、加工中心、车床、铣床、磨床等设备在切削、磨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削液油雾、乳化液雾的净化与回收。

  • 金属成型行业:冲压、压铸设备使用润滑油时产生的油雾处理,避免车间油污堆积。

  • 热处理与锻造:淬火、回火过程中油液高温挥发产生的油烟净化,减少有害气体排放。

  • 精密制造:光学零件、电子元件加工中使用冷却液产生的细微油雾处理,防止油雾附着影响产品精度。

五、选型与维护要点

  • 选型依据:根据机床类型(如高速加工产生的油雾浓度更高)、油雾类型(水溶性 / 油性)、车间空间大小及净化要求(如是否需要回收油液)选择机型,例如高浓度油雾优先选离心式或复合式,高精度车间可选静电式。

  • 日常维护:定期清理集油槽,回收油液并检查是否可循环使用;根据使用频率更换或清洗滤网(过滤式)、清洁电极板(静电式);检查风机运行状态,确保吸风效率稳定;避免吸风口被杂物堵塞,影响负压效果。

油雾机通过 “净化空气 + 油液回收” 双重作用,既能保障车间环保达标和人员健康,又能实现油液资源的循环利用,是工业油液维护与绿色生产不可或缺的辅助设备。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